商务部就中美大豆贸易问题介绍情况
导读:11月13日下午,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提问环节,当记者抛出“中美大豆贸易最新进展”的问题时,新闻发言人何亚东的回答直接指向了近期的吉隆坡经贸磋商——这是外界关注已久的“关键
商务部就中美大豆贸易问题介绍情况
11月13日下午,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提问环节,当记者抛出“中美大豆贸易最新进展”的问题时,新闻发言人何亚东的回答直接指向了近期的吉隆坡经贸磋商——这是外界关注已久的“关键线索”。
“近日我们发布了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的联合安排消息,其中明确涵盖了农产品贸易的成果共识。”何亚东的表述没有绕弯子,现场记者立刻捕捉到两个关键信息:大豆贸易的进展,和高层磋商的关联。对熟悉农产品市场的人来说,这其实是个“定心丸”——作为中美农产品往来的“核心品类”,大豆贸易的稳定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订单,更连着超市货架上的食用油、餐桌上的豆制品。
何亚东接下来的话,把视角拉得更宽:“中国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,我们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。”这句话背后有实实在在的支撑:去年中国进口的大豆中,美国大豆占比超过三成;而中国出口的蔬菜、水果等农产品,也早已走进欧美、东南亚的超市。贸易从来不是“单向流动”,而是像一根纽带,把不同国家的生产者、消费者连在一起。
放到普通人的生活里,这种“开放合作”其实并不遥远——你早上喝的豆浆可能用了进口大豆,你家楼下饭馆的豆腐可能来自国内农户的种植。稳定的贸易环境,说到底是给普通人的生活多一份“确定性”。而何亚东强调的“维护开放、稳定、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”,本质上就是在守护这份“确定性”。
发布会结束后,有记者问何亚东“接下来的方向”,他只说了八个字:“继续深化,互利共赢。”其实对普通人来说,这八个字的意思很简单: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,我们还是愿意坐下来谈,愿意一起把蛋糕做大——毕竟,贸易的本质,从来都是“互相成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