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
编辑:英闻SEO 浏览: 36

导读:11月16日下午,上海的风裹着东海的咸湿味儿吹过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码头,几个举着长焦镜头的军迷缩着脖子盯着海面——当灰色舰体带着细碎的浪花缓缓靠岸时,有人忍不住喊了一嗓子:“四

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
11月16日下午,上海的风裹着东海的咸湿味儿吹过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码头,几个举着长焦镜头的军迷缩着脖子盯着海面——当灰色舰体带着细碎的浪花缓缓靠岸时,有人忍不住喊了一嗓子:“四川舰回来了!”

这艘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,刚结束为期3天的首次航行试验。从14日上午9点解缆出发,到16日下午5点返航,它在东海某海域完成了自己的“海上初考”:动力系统满负荷运转、电力系统抗干扰测试、舰体稳定性验证……所有项目都达到预期,相当于给这艘4万余吨的“巨舰”,拿到了“海上通行证”。

不是“遛弯”,是“测底线”的“首秀” 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
军迷眼里的“看新鲜”,其实是工程师眼里的“抠细节”。试航的核心从来不是“开出去转一圈”,而是把装备往极限里测——比如动力系统能不能在8级风里保持航速?电力系统会不会因为海浪颠簸突然“掉链子”?这些藏在甲板下的“看不见的测试”,才是一艘军舰能否形成战力的基础。

“我们最在意的是‘可靠性’。”参与试航保障的工程师说,“比如电磁弹射系统的储能装置,这次试航专门测试了连续工作12小时的稳定性——毕竟未来要搭固定翼飞机,‘弹得出去、接得住’才是关键。”

双舰岛+电磁弹射,两栖舰的“进化”藏在这里 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
四川舰的“辨识度”,从舰岛就能看出来——它是我国首款采用双舰岛设计的两栖攻击舰。左边舰岛负责航海指挥,右边负责航空管制,既能减少电磁干扰,又能让甲板调度更灵活。有军迷调侃:“以前看单舰岛的两栖舰像‘大面包’,现在双舰岛一竖,立刻有了‘准航母’的范儿。”

更关键的是电磁弹射+阻拦系统的组合——这让四川舰突破了传统两栖舰“只能搭直升机”的限制。未来它可以搭载固定翼预警机、无人机甚至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,相当于把“空中指挥所”“火力支援平台”都搬到了舰上。有老军迷算了笔账:“以前两栖攻击舰的‘打击范围’是直升机的半径,现在有了固定翼飞机,能覆盖到几百公里外——这才是‘两栖作战’的真正升级。”

网友的讨论里,藏着对“海军未来”的期待 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
四川舰的试航消息一出来,网上的讨论立刻分成了几派:

  • 细节党盯着照片扒:“你们看舰尾的坞舱门,比075型宽了半米,应该能装更大的两栖装甲车!”
  • 技术控聊数据:“4万余吨的满载排水量,比某些国家的轻型航母还大,电磁弹射的效率比蒸汽式高30%,这才是‘弯道超车’。”
  • 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  • 冷静派提醒:“试航只是第一步,后续还要做舰载机适配、两栖作战演练——别急,好饭不怕晚。”
从“下水”到“试航”,每一步都是“海军的脚印” 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
从2024年12月下水,到2025年11月试航,四川舰的进度比很多人预期的快。但更值得关注的,是它背后的“作战思维变化”:传统两栖舰的任务是“抢滩登陆”,而四川舰的定位是“远海两栖打击平台”——未来如果和福建舰配合,一个负责远洋制空,一个负责近岸投送,刚好形成“高低搭配”的远洋作战体系。

码头边的军迷还在拍照片,舰上的官兵已经开始整理缆绳。对于四川舰来说,这次试航只是“起点”;但对于中国海军来说,它的每一次“迈出”,都是从“近海防御”向“远海护卫”的跨越。

就像一位网友说的:“以前我们羡慕别人的‘准航母’,现在我们自己有了——我们的‘准航母’,比别人的更先进。”

风里的海腥味还没散,但四川舰的“下一次出发”,已经让人开始期待了。

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
#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(精选1)

相关推荐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