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敏洪回应南极游
导读:昨天刷到俞敏洪的南极视频时,我刚把外卖盒塞进办公桌抽屉——屏幕里他裹着藏青色冲锋衣,鼻尖冻得发红,身后是浮着碎冰的海面,说“这趟南极之行,不是你们想的‘老板去旅游’”,评
-
目录
- 1、俞敏洪回应南极游
俞敏洪回应南极游
昨天刷到俞敏洪的南极视频时,我刚把外卖盒塞进办公桌抽屉——屏幕里他裹着藏青色冲锋衣,鼻尖冻得发红,身后是浮着碎冰的海面,说“这趟南极之行,不是你们想的‘老板去旅游’”,评论区立刻炸出两百多条留言:有人问“那是去干啥?”,有人直接翻出前几天的“员工吐槽截图”。
这事得从上周新东方32周年说起。11月16日,俞敏洪在南极的邮轮上发了封内部信,配着企鹅挤成一团取暖的照片写:“南极的风比创业时的寒夜还烈,可企鹅们靠团结活了下来,新东方人也该这样。”可底下的评论里,有个标注“新东方班主任”的网友留言:“老板在南极看企鹅抱团,我在办公室改到十点的续课方案”;另一个员工更直接:“拿企鹅类比团结,可我连周末陪孩子去公园的时间都没有”——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吐槽,比南极的冰碴子还扎心。
直到18号晚,俞敏洪连着发了10条视频“解释”。视频里他站在甲板上,身后是泛着蓝光的冰川:“这次是应奚老师邀请来的,一路上我们没少聊‘自然教育’——现在城里的孩子连蚂蚁怎么搬家都没见过,更别说摸一摸真正的冰了。”他说,新东方要成立“青少年探索中心”,明年冬天可能带孩子来南极,“不是打卡拍照,是让他们知道,雪不是商场里的人造雪,企鹅也不是动画片里的圆滚滚”。
可评论区的讨论早超出了“旅游”本身。有人翻出邮轮的细节:他坐的“夏古号”是从巴黎出发的,20天行程要30万,隔年才来一次南极,想凑上得等2027年——有家长留言:“这自然教育的门槛,比我家孩子的奥数班还高”;也有网友帮着说话:“至少他没忘了教育的本质,总比圈钱搞研学强”;还有人cue到员工的感受:“老板想的是孩子的可员工想的是今晚能不能准点下班”。
其实最有意思的,是这场讨论里藏着两种“真实”:俞敏洪眼里的“真实”是冰川下的万年蓝冰、企鹅的生存智慧,是“让孩子摸到自然”的初心;员工眼里的“真实”是敲到发烫的键盘、没来得及吃的热饭,是“我也想和家人一起看雪”的朴素愿望。有人说他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,可也有人记得,当年新东方从北大教室起步时,他也是跟着员工一起贴传单到深夜的人。
今晚整理素材时,我翻到俞敏洪视频里的一个镜头:他蹲在雪地上,捧着一块透明的冰对着阳光看,说“这冰里有一万年的故事”。或许对他来说,南极之行是寻找“教育的故事”;可对坐在办公室里的员工来说,“故事”可能是一杯热咖啡,或者准点下班时能赶上的最后一班地铁。说到底,企业的“初心”从来不是挂在南极的冰山上,而是要落在每一个员工的日子里——就像俞敏洪说的“团结”,不该是企鹅式的“挤在一起”,而是“我知道你冷,所以把暖宝宝递过去”。
视频他对着镜头笑:“等明年冬天,说不定能看到孩子们在雪地上跑。”评论区里有人接:“先让员工能按时下班吧”,也有人说:“至少他还在想孩子的事,总比赚快钱的老板强”。说到底,这场关于“南极”的讨论,其实是关于“初心”的选择题——当企业想往“远方”走时,能不能回头看看身边人的脚步?
风从窗外吹进来,我摸了摸桌上的保温杯,里面的茶已经凉了。或许明天的选题,可以改改:“当老板谈‘诗和远方’时,员工在想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