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编辑:英闻SEO 浏览: 42

导读:上周,特斯拉两位“老臣”的离职声明,让科技圈的讨论又热了起来——供职八年的Model Y项目负责人伊曼纽尔·拉马基亚,和同样在特斯拉待了八年、负责过Model 3与Cybertruck的西丹特·阿瓦斯蒂

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上周,特斯拉两位“老臣”的离职声明,让科技圈的讨论又热了起来——供职八年的Model Y项目负责人伊曼纽尔·拉马基亚,和同样在特斯拉待了八年、负责过Model 3与Cybertruck的西丹特·阿瓦斯蒂,几乎同时在领英发文“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”。没有,没有怨言,但两人的离开,却成了今年特斯拉“核心团队流失”最直观的注脚。

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就在这之前几天,特斯拉股东刚用75%的高票,把马斯克那笔“史无前例”的薪酬方案钉死——未来十年,若达成财务与战略目标,他将拿到价值1万亿美元的股票。可老板的“金”刚戴稳,核心工程师们却开始“用脚投票”:今年以来,北美销售主管、电池团队负责人、Optimus机器人项目负责人……特斯拉多个关键岗位的高管,已经陆续走出了奥斯汀工厂的大门。

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“不是特斯拉不好,是它不再像一家‘汽车公司’了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前特斯拉高管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,“你是冲着造新电动车来的,结果进来后发现,公司眼里只有成本削减,没有新车型规划——Model Y改改款就算‘升级’,Cybertruck卖成那样还在硬撑,反而把精力全砸在还没影子的robotaxi和机器人上。换你是汽车工程师,能不失望吗?”

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这份失望,藏在每一个“看不到未来”的细节里:马斯克心心念念的Cybertruck,今年前三季度销量仅1.6万辆,同比暴跌38%,还因设计争议、多次召回被称为“汽车行业最大败笔之一”;他说要2026年推出的“无方向盘Cybercab”,被投资人格伯吐槽“不如做3万美元的Model 2实在”——毕竟,消费者想要的是“有点创新的新车型”,不是“连方向盘都没有的赌局”。

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更尴尬的是特斯拉的“产能过剩”:全球四大工厂年产能加起来至少200万辆,可今年销量预计只有150-160万辆。马斯克说要“用机器人消化产能”——弗里蒙特工厂在建“年产100万台Optimus的生产线”,奥斯汀工厂未来要搞“1000万台机器人产能”——但问题是,Optimus至今还没解决“实用性+经济性”的难题,这样的规划,在工程师眼里更像“画饼”。

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

有意思的是,股东们虽然支持马斯克的薪酬方案,却对他的战略转向越来越不满。持有8000万美元特斯拉股票的格伯就直言:“特斯拉的做法完全不像汽车公司——他们把Model Y改改款就叫‘升级’,可这不是真正的新车型。消费者要的是‘熟悉又新鲜’的东西,不是‘完全陌生的赌局’。”

而比“离职潮”更棘手的,是特斯拉“后马斯克时代”的隐忧。现在的特斯拉高管团队里,除了CFO,没有总裁、COO,甚至没有高于高级副总裁的职位——董事会似乎从来没想过“如果马斯克不在了,谁来接盘”。就像耶鲁大学教授高塔姆·穆昆达说的:“特斯拉对马斯克的依赖,已经不是‘关键人物风险’能形容的——连他自己都承认行为有高风险,可董事会却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他身上。”

上周的离职事件,与其说是“叛逃”,不如说是“价值观的分叉”:马斯克盯着远方的“AI岛屿”,想让特斯拉变成“机器人公司”;而核心工程师们,还守着“造更好电动车”的初心。当这群最懂“汽车”的人陆续离开,马斯克的“1万亿薪酬梦想”,会不会变成“带着空船前行”的孤独?

毕竟,一辆没有“懂车的船员”的船,就算方向再宏大,也未必能开到想去的地方。

#马斯克核心团队为何“集体叛逃”(精选1)

相关推荐

更多